新闻资讯

肖宏伟:财政数据多方面支撑“两新”政策激发

日期:2025-10-22 12:16 浏览: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夏晓伦)日前,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出炉,一组数据清晰地描绘了‘两新’政策取得的显著成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政策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红利在稳定投资、扩大消费、促进转型等重点领域持续释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巩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5%。其中,税收增长0.7%,非税收入下降0.4%。肖宏伟认为 struct税收收入变化是观察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窗口。税收比重的不断提升,印证了在政策引导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质量效率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重点税收领域的表现也强劲。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6%,快于整体收入增速3.1个百分点。这是设备更新政策的直接体现,不仅提高了企业技术能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促进了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活力。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0.8%,比上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这表明,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恢复,税基持续扩大。“两新”政策。肖宏伟表示,从产业税收结构来看,政治引导作用突出。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税收增长8.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4%。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增税势头强劲,彰显了“两新”政策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精准发力。 “如果说税收收入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成绩单’,那么增值税发票数据就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准确反映‘两新’政策在微观层面的渗透情况。”肖宏伟说。数据显示,在设备更新领域,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机械设备购置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总额增长14%。信息通信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6.8%和32.5%。对质量和生产力新领域的投资正在加速。肖宏伟还表示,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增长18.6%,私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增长13%,超过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互联网、智能无人机等创新领域采购增速分别达到32.8%和70.5%,表明政策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有效刺激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消费品调换政策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潜力。冰箱等家用电器零售额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器材零售额增长26.8%,家具、灯具零售额分别增长33.2%和17.2%。随着这项政策向手机等数码产品扩散,通信设备零售业将增长19.9%,而清洁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制造业收入将增长75%,实现消费改善与政策红利的正向共振,有效将宏观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民生活的实惠。积极的财政支出举措无疑支撑了“两新”政策的实施。前三季度全国一般预算支出20.8特里里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重点领域支出强度持续加大,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提高效率的明确方向。其中,科技经费支出7105亿元,增长6.5%,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节能环保支出3928亿元,增长8.8%。这恰好契合了绿色发展理念,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也有所增长,一至三季度达到7.5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新”相关项目建设。利用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改善,参与经济发展。积累更充足、更持久的抵抗力。肖宏伟表示,多维度审视金融数据,凸显“两新”政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重要动力的核心价值。从产业升级的财政信号到展现市场活力的微观数据,从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到加快绿色转型,政策成效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引发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在有效提升质量的同时实现合理数量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