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好人”宣传成为公众课堂
日期:2025-10-11 12:23 浏览:
近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局在红安县成功举办大型政治思想路线宣传活动,宣传“好人进社区”三大精神和集体落脚点。这是今年国家创新“好人”进企业、进大学、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的系列思政课的生动缩影。 《好人》思政课将思想课、政治课带到群众身边,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更多人从“感动一时”走向“演一辈子”。
多重故事引发情感共鸣。价值观要真正内化,必须经历深刻的情感共鸣。湖北省“身边好人”我们的思想政治大课讲座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构建了一个情感的体验空间。当地社区领袖李静华、乡村教师张燕等普通人走上讲台,观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价值引导,感同身受地说“他就像我一样”。 《英雄》带观众穿越时空,仿佛亲身经历了守卫红军墓65年的蒋农山的心路历程。喜剧《一壶茶安心》中,细腻的场景再现,让观众感受到泡茶38年的徐桂梅的精神温暖。湖北大幸的《百善孝为先》深深打动了观众。 通过艺术的渗透,将孝道的美德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荷花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用熟悉的旋律再现革命时代。黄梅戏《忆山河》以悠扬的旋律,生动地表达了“山河一角,情一角”的家国情怀。这种人与情感相连、心与艺术相连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感染力,也让榜样故事成为可感知、可认知、可学习的情感载体,让观众通过情感共鸣自然形成精神认同。
精准交付创造价值共生促进。要有效传播价值观,就必须打破“人人平等”的固定观念,精准施行“因材施教”。校园需要的是理想之光,社区需要的是温暖的纽带,田野需要的是振兴之火,企业需要的是制造精神。在校园里,我们正是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核潜艇专家黄雪华“深入全国”的故事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正是因为它与工科生的专业训练和价值追求如此契合。在当地社区,“京珠模式”余文宁(19岁)关爱独居老人的做法引起了居民的共鸣。这是因为它体现了邻里互助的温暖。在乡村,两代农民正在接力保护水稻免受“黄毛年”影响,将国家战略体现为地方故事,引导村民将家国情怀扎根于田间地头。在商界,“中国好人”杨文华带领的37年匠心历程,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清晰的价值取向。只有准确理解价值各群体的探寻能否让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多元主体的精神冲突中。
普通人的善行导致道德的实践。如何将崇高的道德愿望转化为普通人的日常实践?湖北省全省“好人”思想政治课突出的榜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言行的“可学性”。大多数这些好的升降机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或条件。即使是普通人,只要有动力,也能做到。这种来自普通人的真实的、看得见的、熟悉的善良,必将促使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去行动、去行动、去改变,最终汇聚成一股感动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
来源:京中网(湖北日报)
作者:陈立红
发布者: 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