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基本殡葬制度,实现“安乐死”
日期:2025-11-20 12:43 浏览:

2025年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实现“安宁离世”的重要举措。基本葬礼是由政府举办、向所有人提供的公益性葬礼。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告别、火葬、遗体存放和绿葬等。为此,必须确保公民享有体面、文明和简单葬礼的基本权利。近年来,我们在全国各地积极发展公益性殡葬服务,出台降低困难群众殡葬费用的政策,加强城镇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普遍开展了殡葬服务。以“减项、减费、提服务”为主题,持续深化风俗改造,提高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 “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有效填补了基本殡葬服务“缺口”。建成福利骨库3350个,福利墓地16800个,人民殡葬继续开展。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公园,骨灰撒入湖中的死者家属向湖中撒下花瓣以示哀悼。新华社记者 朱焕宗 供图 建立健全殡葬基本服务制度,是突出殡葬服务公益性,解决殡葬领域群众急、难、急问题,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和便民效益水平的治本之策。或人民。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郭林表示,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保障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优化殡葬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在遗体运输、暂存、火化、保管等方面实行综合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将公益性融入到整个丧葬流程的各个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不合理的开支。丧葬与社会习俗、民间习俗、家庭习俗密切相关。 “建立健全殡葬基本服务体系,是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事业。”广东工业大学吴新桥教授表示,明确基本殡葬服务范围、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减轻公众殡葬负担,遏制盲目比较和竞争。这将使殡葬行为规范融入社会秩序和良好风俗之中,文明社会风俗、廉洁民俗和良好家风在殡葬实践中相互促进,为培育和形成全社会文明殡葬新风尚、节约环保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朱高翔)